一、甲状腺结节
1、定义: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
2、流行病学: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触诊3%-7%,超声20%-70% 。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只占5%。
3、依病因分为:
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肿瘤性结节: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囊肿;炎症性结节
4、对甲状腺结节需要关注重点:
年龄;性别;头颈部放射线检查治疗史;结节大小、增长速度;局部症状
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症状;家族史:甲状腺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等。
5、结节提示恶性病变可能的临床证据:
有颈部放射线检查治疗史;有甲状腺髓样癌或MEN2家族史;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男性;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包括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6、高清晰甲状腺超声提示结节恶性变的特征:
微小钙化;结节边缘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信号紊乱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内出现微小钙化,或血流信号紊乱。
二、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重女轻男”。近20多年来发病率十分迅速,年均增长6.2%,目前已由原来的15位上升到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出3倍-4倍。
1、病因:
(1)放射性接触 辐射接触史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
(2)遗传倾向 家族性髓样癌具有典型的遗传倾向,而约7%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3)碘摄入过多 严重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碘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
发现肿块,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是各型癌的共同表现;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晚期可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和交感神经受压引起Horner综合征及侵犯颈丛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等表现。
3、甲状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有四类:
(1)乳头状癌: 最常见,占甲状腺癌的60%-70%,生长缓慢,转移较晚,多单侧,多为单发,颈淋巴结转移有发生率高、出现早、范围广、发展慢、囊性变等特点。
(2)滤泡状癌: 占甲状腺癌的15%~20%,多见于中年妇女。恶性程度较高,易以血行转移为主到肺和骨头。肿物一般较大,多为单侧
(3)髓样癌: 恶性度高,常有颈淋巴结转移,可分泌多种胺类和多肽类激素(顽固性水泻,面部潮红和多汗等症状)。
(4)未分化癌: 高度恶性,约占甲状腺癌的8%,包括梭形细胞、巨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等,老年人居多。
4、甲状腺癌的治疗
(1) 内分泌治疗 分泌型甲癌受TSH刺激而生长,而L-T4可抑制TSH的分泌。
(2)非手术治疗 外放射及内放射
(3)手术
5、碘的功过——专家观点
滕卫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甲状腺学组组长、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副主席。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甲状腺为合成生理需要的甲状腺激素对碘的基础需要量是60μg/天。
摄入碘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碘既有功也有过,不能简单地说其是好是坏。碘的多少和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是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盐里加碘,并非坏事,是否选择碘盐完全应该从自身出发,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建议对于已经患有甲亢的人来说,应该食无碘盐。对于没有甲亢的正常人来说,不应该排斥碘盐。
我国1994年起立法实行全民食盐加碘。卫生部2011年9月调整了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允许各省区市可以根据当地居民身体状况制定相应标准,不再全国一刀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摄碘150—300微克,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内是安全的。如果以30毫克/公斤的含碘盐计算,每天吃5克,所补充的碘就是150微克。
云南食用碘盐含量新标准25毫克/千克。并于2012年3月15日起,“白象”牌盐碘含量为18-33mg/kg,以前是20~60毫克/千克。
各种人群每日需碘量:
6岁以下儿童每日90μg;6-12岁者,每日120μg;12岁上以及成人,每日150μg;妊娠哺乳期妇女,需要量则增加到200μg/日。
6、中医中药的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及饮食失调所致。治疗原则: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云南省中医医院 肿瘤科 姜毅主任医师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