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15:20分,在咸宁开往昆明的高铁上,云南省中医医院肛肠科护士长董黎被身边的队友付朝江叫醒,“董黎,快走!”董黎下意识地丢下包,一边跟着队友跑,一边快速扎起了头发。
原来,就在他们隔壁的4号车厢有人突发疾病,高铁广播在找医护人员。回湖北咸宁参加“桂花香里读中国--2020咸宁战歌朗诵会”活动的云南援咸医疗队代表董黎一行恰好就在车上,董黎和付朝江、刘萍3人第一时间跑到4号车厢。当时,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全身大汗淋漓。
“我们马上进入状态,配合着两位队友的救治工作,我摸了摸患者的脉搏,然后马上对他进行压眶刺激,第一下他连眉都不皱一下,我心里面咯噔一下,马上加大力度再次行压眶检查,然后我就看见他皱了一下眉睁开了眼睛。我心里想着,太好了!”董黎说。
经过及时处理,这位年轻的小伙儿有惊无险,慢慢恢复了意识。下午18:30,列车即将到站,队员们再次查看患者,这位19岁的四川小伙已经好多了,他非常感谢队员们。
这个“回咸记”尾巴上的意外插曲,让董黎感慨万千。“重返咸宁的整个旅程,都溢满了感动和爱,而在归家高铁上救治的这个小伙儿,恰恰是我们医者仁心大爱的传递,我们收获了湖北人民的爱,再把这些爱传递给了需要它的人。”董黎说到。

11月25日,受咸宁市委宣传部邀请,由云南省卫健委行政审批处处长、云南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王见昆带队,董黎一行10人作为援咸医疗队代表返回湖北咸宁,参加由咸宁市举办的“桂花香里读中国--2020咸宁战歌朗诵会”活动。
重见咸宁:更爱现在的你
“我们是在下午六点左右到达咸宁的,”董黎说,“巧合的是,当时的气温跟今年一月份我们第一次到达咸宁时差不多,都是不到10度的样子。天气是一样的冷,但是气氛和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
跟当时空空荡荡的城市不一样,这次董黎他们感受到的是热情、热闹和热心。不管是远道而来的队员们,还是举着由手机屏幕组成的“咸宁欢迎您”字样的咸宁“亲人”,都是眼含热泪,久别重逢,热情相拥。
“这个拥抱我们都等了太久太久。”董黎想起那个画面,仍是压抑不住激动。“从车站去酒店的路上,我们看着穿梭的人群,听着汽车的滴滴声,感受着咸宁的喧嚣,看着这个早就不再沉寂的城市,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咸宁,我们更爱现在的你!”
11月27日,“桂花香里读中国—咸宁战歌朗诵会”活动正式开始当天。活动开始前,主持人再介绍完参加活动的援咸医疗队代表后,突然说:“请全体起立,欢迎我们云南亲人们回家,欢迎你们!”

“当时,全场掌声雷动,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我们瞬间湿了眼眶。在晚会结束后,还有一名参加开场演出的幼儿园小朋友专门找到我,他妈妈说他一直不愿意离开,就是要等着送给我一件他自己做的礼物——一个用乐高积木拼出的心形小盒子。”董黎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只是做了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援助湖北对我们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是职责所在。这样的礼遇,这次回咸宁所遇到的一切,让我们觉得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的爱。”
朗诵会上,云南队员们也为咸宁群众带来了《孔雀来兮》的朗诵节目。短短几分钟的朗诵,却盛满了队员们长长久久的情谊。

再赴通城,重叙“战友情”
在参加咸宁战“疫”的56天里,董黎作为云南省中医医院驻通城县人民医院医疗队护理组组长,与当地的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董黎介绍,“当时,我们云南省中医医院9名队员以及省老年病院5名队员组成通城医疗小组开展工作,我们实现了‘四个最’,最早接管病区、最先独立进舱、最先采用中医介入治疗和最早抵达、最晚撤离。”
在咸宁期间,通城县人民医院得知董黎等人回咸宁的消息后,非常想邀请当时驻守通城的两位队员赴通城 “回家看看”。董黎向领队报备后,和当时的战友、云南省老年病医院的雷鸣一起,再赴通城。
“通城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地方了,尤其是县医院和当时住的酒店这两点一线。”董黎回忆,“当然,最熟悉的还是县医院的人。护理部孔主任、为我们做联络员的张琴护士长、感一区的曾霞护士长……时隔八个月的见面,大家没有生疏而是紧紧相拥。”
董黎和雷鸣特别回到了工作过的感染五病区,在曾经合影过的地方再次留念。曾经的隔离通道已经拆除了,病房的门也不再紧锁,医护人员和患者忙忙碌碌,病区里有着春天般的温暖。
通城县人民医院为董黎和雷鸣颁发了纪念证书和一册厚厚的《战疫记忆》,还特别为他们制作了抗疫记录短片《战疫记忆》。“看着熟悉的一幕幕,我们的思绪随着视频一帧一帧在回放。还是最初的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关键时刻带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打了一场漂亮的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