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于2001年由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2011年7月由国家中医院管理局授予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
专科下设全国名老中医陈乔林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赵淳传承工作室、云南省名老中医赵淳传承工作室。医院重症医学科归急诊科管理。
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专科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重点专科协作组多个重点病种诊疗方案的制定;完成了协作组多个重点病种诊疗方案临床疗效验证工作,参与了协作组多个重点病种专家共识的编写。
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与大理州中医医院急诊科、普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曲靖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建水县中医医院急诊科、通海县中医医院急诊科等建立了网络协作单位。
在完成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云南中医学院急诊学教研室日校本科、硕士研究生、成人教育、全科医师培训等急诊学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性教学任务。
近五年来,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子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课题6项,承担厅级课题3项;参与科技部专项课题1项,参与卫生部专项课题1项;与省外有关组织进行科研合作26项,与省内有关组织进行科研合作27项;拥有科研经费416.9万元。
出版专著(或教材)1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70余篇。
近五年来,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3项,省级继教项目2项;出国进修2人,国内进修11人;参加国内培训及学术会议96人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演讲6人次,在省内学术会议演讲12人次
叶 勇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 | 每周一上午在急诊科门诊 |
丁力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老年病、胃肠病 | 暂停诊 |
董琼芬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老年病、胃肠病 | 暂停诊 |
陈晓华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老年病、胃肠病 | 二下午 |
吴 英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 每周三上午急诊科门诊 |
吴 强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心脑血管疾病 | 一下午 |
李云华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内科急症、心脑血管疾病 | 五下午 |
一、优势病种:脓毒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外感热病、急性咳嗽、眩晕
二、特色疗法
1、脓毒症(属于中医学“外感热病”、“脱证”、“血证”、“暴喘”、“神昏”、“脏竭证”等范畴)。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制定了中医治疗脓毒症的“扶正祛邪、先发制毒,维护络脉,分层扭转疗法”与“细菌/内毒素/炎症介质/脏器保护并治法”两个特色疗法,并运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了脓毒症特别是严重脓毒症的病死率从2008年的32.78%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20.4%,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我科云南省名中医陈乔林、赵淳教授针对肺胀病的复杂病机,总结30余年的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肺胀-肺衰-心衰-脏竭证联合病证辨治法” 特色疗法,运用于临床,该疗法抓住“虚”、“痰”、“瘀”的本质,以肺衰(肺功能不全)、心衰(急性心衰为主)作为常见辨证主型;把神昏(肺性脑病)、脱证(休克)、血证(上消化道出血或并DIC)等作为重要兼证及危重变证,随证施治,由于急性期病情多危重,施治中须将中医开宣祛邪、化痰利水、行瘀开窍、扶正等治法与西医综合治疗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科采用此特色优势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2.3%。
3、心衰病(急性心衰)的中医治疗,在云南省名中医赵淳教授指导下提出了心衰病(急性心衰)“四步整体疗法” 特色疗法,该疗法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强调以防为主,防治并重思想,以益气温阳而强心,祛瘀利水而活心,补虚扶正而养心,调肝健脾而舒心为其救治要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87.8%。
4、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特色疗法
(1)急性期,以醒神开窍护脑、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法,保护脑髓,复其神机。
辩证应用醒脑静、络泰、丹红注射液等静滴,可缩短脑水肿期、加速血肿吸收的作,对保护脑组织、恢复神经功能有良好疗效。
(2)以破瘀通络醒神、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把握“治疗时间窗”,适时溶栓,抢救“缺血半暗带”把脑损害程度降至最小。
中风后,可产生瘀毒、热毒、痰毒等,其破坏形体,损伤脑络。中风急性期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参与细胞损伤链的过程,是有毒物质,辩证选用络泰、葛根素、丹红注射液静滴,口服可选用通心络胶囊、普恩复(蚓激酶)、脑血康(水蛭制剂)、步长长脑心通等药物,达到破瘀通络醒神、清热解毒的目的。
(3)早期康复治疗,减轻致残率。
充分发挥针灸治疗中风的优势,针对患者存在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症状,分别采用头针、项针、舌针、体针、电针等方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清醒即可针刺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伴有浅、中度昏迷的患者,清醒即可针刺;甚至尚未清醒,只要病情稳定即可针刺。
昏迷患者早期应用针刺治疗,选百会、人中、涌泉等穴,针刺时不留针。半身不遂者予手足十二针治疗,取穴(均取双侧穴位)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刺法:先健侧后患侧。
急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我科总结云南省名中医陈乔林、赵淳教授针对急性咳嗽的病因病机,抓住本病的病位在肺系上部及皮毛,以外邪闭束肺窍和皮毛为病机重点,重视运用宣肺发表是主要治疗法则,并充分利用云南植物王国中药资源充分的特点,突出运用云南本地具有云南民族药,显著提供临床疗效。
高热病的中医治疗,我科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制定了中医治疗高热的三个要点:1.预扶正气,先安未受邪之地,强主逐寇;2.维护络脉,防治邪毒内陷,络脉瘀闭;3.扼守要冲,先发制毒,顺势扭转病机,并将该理论充分运用于临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也为患者简约了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
急诊科现有医师21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6名。
其中,中医医师14名,中西医结合医师1名,云南省名中医(荣誉名中医)3人。
中医、中西医结合师比例占医师总人数80.9%。
高级职称人员占医师总人数42.9%。
硕士研究生比例占医师总人数33.3%,其中,一人博士在读。
专科团队名单:
姓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 | 职业类别 | 行政职务 | 其他 |
陈乔林 | 本科学士 | 主任医师 | 中医 | | 名老中医 重点专科学术顾问 |
赵淳 | 本科学士 | 主任医师 | 中西医结合 | | 名老中医 重点专科学术顾问 |
朱虹江 | 研究生学历学士 | 主任医师 | 中医 | | 名中医 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
叶勇 | 本科学士 | 主任医师 | 中医 | 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 重点专科带头人 |
董琼芬 | 本科学士 | 副主任医师 | 临床 | 副主任 | |
吴英 | 本科学士 | 副主任医师 | 中医 | | |
丁力 | 本科学士 | 副主任医师 | 临床 | | |
陈晓华 | 本科学士 | 副主任医师 | 临床 | | |
唐彬 | 本科学士 | 副主任医师 | 中医 | | |
李云华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中医 | 教研室 副主任 | |
苏玉杰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主治医师 | 中医 | | |
宋欠红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主治医师 | 中医 | | |
谢郁华 | 硕士研究生 | 主治医师 | 中医 | | |
彭运辉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中医 | | |
李谷昆 | 本科学士 | 主治医师 | 中西医结合 | | |
王志祥 | 硕士研究生 | 住院医师 | 中医 | | |
罗庆文 | 硕士研究生 | 住院医师 | 中医 | | |
朱达 | 本科学士 | 住院医师 | 临床 | | |
解欢琼 | 本科学士 | 住院医师 | 临床 | | |
钟淑娟 | 本科学士 | 住院医师 | 中医 | | |
陈志明 | 本科学士 | 住院医师 | 中医 | | |
解欢琼 | 本科学士 | 住院医师 | 临床 | | |
杨敏涵 | 硕士研究生 | 住院医师 | 中医 | | |
熊光福 | 本科学士 | 住院医师 | 中医 | | |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叶勇
叶勇,1987年7月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毕业,医学学士,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学院急诊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负责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赵淳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
全面主持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云南中医学院急诊教研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落实学术带头人及名老中医陈乔林、赵淳教授临床经验的继承工作,组织制定专科健康教育宣传等。
兼任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赵淳传承工作室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赵淳传承工作室主任。
长期在一线从事急诊及危重病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救治危急重症患者能熟练运用现代医学先进的监护、急救技术,同时又注重发挥中医药诊治急症的优势,运用中医手段治疗常见病和急重疑难病症有经验和特色,具有把握本专科建设要求、发展方向,指导本专科制定建设规划,指导专科建设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能力。
学术团体任职情况:
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②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
③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
④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⑤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⑥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⑦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⑧ 云南省急诊学会委员
(2)学术带头人----朱虹江
朱虹江,男,1960年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医主任医师,云南省名中医,为陈乔林先生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曾先后任云南省中医医院ICU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教研室主任、科教科科长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长期在一线从事急诊及危重病医学、中医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救治危急重症患者能熟练运用现代医学先进的监护、急救技术,同时又注重发挥中医药诊治急症的优势,运用中医手段治疗常见病和急重疑难病症有经验和特色,尤对呼吸系疾病、心脑血管病、脾胃病、泌尿系等疾病的中医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讲授《中医急诊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学》等课程二十余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6人,培养中医人才尽职尽责。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交流论文论著40余篇部。
学术团体任职情况:
①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②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③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④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3)护士长-----邓远芬
邓远芬,女,1979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护师。1999年毕业于四川自贡卫校,2008年取得本科学历,2008年聘为急诊科护士长。从2003年一直在急诊科工作至今,爱岗敬业,勤奋好学,无私奉献,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多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2007年、2009年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长期奋战于临床一线,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并勤于思考,敏于探索,从临床护理实践中汲取经验,发表论文一篇。在护士长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注重团队建设,耐心帮助指导年轻护士,提高科室护理团队整体救护水平,并带领全科护士运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护理技术,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注重发挥中医药护理急症的优势,获得患者广泛的好评。